林坚委员:
您的《关于闽都文化走进校园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鼓楼区博物馆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鼓楼辖区内各中小学校的共建交流工作,不断丰富“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力求形成常态化、体系化的协同育人机制。
一、融合场馆资源设计创新文化教育课程
2025年鼓楼区名师工作站万桂园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鼓楼区教师进修校教研员高超华老师依托我馆下属馆所福州温泉博物馆开设了《温润福州城 热土新发展——探温泉博物馆看家乡变迁》课程,以“古今对比”为主线,通过“经营模式—输送方式—创新用途”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思维动线中感知家乡发展。课程融合寻宝游戏、角色体验、文创设计等互动形式,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并创新“代际对话”环节,通过采访长辈、分享家庭记忆,让文化传承自然发生。在今后的课程实践中,我馆将联合其余共建学校,借鉴此项“可触摸的思政课”模式,为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提供新资源。
二、将闽都文化融入学科学习,丰富研学模式
2025年3月,在“高老师的实验室·小小实验员养成记”研学活动中,我馆积极整合高校科研资源,邀请20位小学生走进福建理工大学数字福建物联网实验室,了解科研一线工作内容,实现高校与博物馆的连通,搭建校外科普教育“第三课堂”。
2025年4月29日福州市屏西小学二年级学生于赴屏山公园开展“屏山春行,寻镇海楼的千年密码”主题研学活动。学生们实地探秘镇海楼,了解其建筑特点与历史意义,通过数柱子、寻找学校方向等互动环节,感受数学与历史的交融。
2025年5月8日,福州市钱塘小学三年段开展“非遗研学添新彩 温泉寻遗育童心”主题研学活动,通过走进福州温泉博物馆,以实物展示、互动体验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系统学习福州温泉历史渊源、形成原因及民俗文化。
今后在传统的参观讲解的基础,将继续开展“展览进校园”以及主题研学活动,将历史文化、非遗文化等知识从课本搬到现实,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三、持续开展博物馆小讲解员志愿服务和培训活动
针对在校学生,区博物馆推出小讲解员(志愿者)培训班活动,每年定期开展小讲解员培训3期,每一期6个半天;围绕冶山春秋博物馆、温泉博物馆、与萨镇冰故居等博物馆下属场馆展开培训和志愿讲解。与中小学生寒暑假作业相结合,小志愿者们以“小讲解员”的身份在家庭或博物馆场馆打卡“讲解”,完成“鼓博育苗”手册,体验讲解员的工作。
2025年6月,区博物馆举办了鼓楼区首届“高士其杯”科学家精神小小宣讲员大赛。小志愿者们经过系列培训及考核,加强对闽都文化和科学家精神的了解,提升了宣讲技能,将在今后志愿服务中更好地讲述福州历史文化故事。
专此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