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至9日,鼓楼团区委开展“好年华 聚福州”走访式社会实践“数字赋能‘鼓’韵:鼓楼特色产业多元融合与创新治理”课题研学活动,来自北京大学工学院师生共21人参加活动。活动旨在通过深入调研鼓楼区数字化转型实践,学习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总结产业升级与数字治理经验,为鼓楼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青年智慧。
8月4日 第一天
走访式社会实践的开营仪式在拥有千年书院文化的鳌峰坊内举行,团区委副书记赖育翰出席,并向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们表示欢迎。
仪式结束后,实践队来到鼓楼区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片——三坊七巷。三坊七巷以千年闽都文化底蕴为根基,为传承闽派建筑技艺、弘扬闽都人文精神提供了独特空间。在鼓楼区红领巾讲解员的引领下,实践队穿梭于古雅坊巷之间,在林觉民·冰心故居,参观林觉民卧室墙上复刻的《与妻书》,字里行间的家国大义与儿女柔情交织,聆听冰心以笔为剑、书写时代的文学人生;在台湾会馆,听小讲解员述说高悬匾额“吾宗之光”背后的故事,对“两岸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开营仪式
林觉民·冰心故居
下午,在新能源科创中心,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其下的智能微电网系统、绿色出行服务、楼宇用能优化、集中供热服务、智慧用电管理系统、站房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六大板块;其风光储一体化应用让实践队对习近平总书记"3060"计划的碳达峰、碳中和有了更深的理解。
随后实践队走访的福建万芯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于数智能源和通信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服务于各个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客户。公司高层高洪凌向实践队介绍其基站配套设备、通讯产品及软件服务已覆盖国内26省并拓展至亚非市场。通过与万芯科技的技术工作人员交流,同学们也进一步将自己的所学所得与之相结合,深刻感受到能源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青年学子的责任和机遇,也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掌握核心科技,推动自主创新。
8月5日 第二天
福山郊野公园是鼓楼区生态建设的重要成果,以“城市生态绿肺”姿态,为市民打造生态休闲、自然教育空间。8月5日,恰逢小雨,空气里弥漫着湿润的草木清香,实践队乘坐观光车穿行于林间。园区讲解员一路上讲解着福山郊野公园的各个景观,从有福之源的“福源”到雨中“桃花源”,在浪漫山林间,实践队体会到生态建设对提升城市宜居性的作用,明白郊野公园在生态修复、市民生态教育及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中价值,更体会到了那句“七溜八溜不离福州”的真正含义。
追寻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发展脉络,下午,实践队走进福州软件园和福州海洋经济科创高地,见证“海上福州”战略下传统海洋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碰撞。展厅中,硬核海洋科技产品引发同学们驻足,北斗救生衣精确定位、天通船载终端待机长达72小时,中山大学号、奋斗者号等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令人惊叹,360度环幕宣传片从海陆空天四个维度呈现了海洋经济的成果,让实践队备受震撼。在福州软件园新思想教育实践基地,实践队深刻领会到数字福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数字中国思想的源头与实践起点的深远意义。
福州软件园 福州海洋经济科创高地
在恒鸿达(福建)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实践队近距离观察了AI技术如何为教育、军事等领域的治理与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参观不同领域的数字技术运用,同学们被智能交互、算法应用的奇妙深深震撼,真切看到了AI重塑生活所产生的力量,更明白突破技术壁垒、掌握AI主动权是青年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8月6日 第三天
华林寺是鼓楼区历史建筑瑰宝,作为长江以南最古老木构建筑,以宋代建筑技艺“活标本”身份,承载古建筑营造智慧,为传统建筑文化研究、传承提供实物教材。
8月6号上午,实践队踏入华林寺,凝视大殿“抬梁式”木构架时,讲解员拆解力学原理与美学设计,对比不同朝代斗拱结构差异,成员们伸手触摸榫卯衔接处,感受千年不倒的工艺奥秘。
随后,同学们来到福建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走访参观。参观过程中,实践队的同学们对如何将“数字福建”的宏伟蓝图落到实处表现出浓厚兴趣。公司在政务服务、城市运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实践,为实践团同学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思考素材。
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午,实践队来到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晶科技作为脱胎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高科技企业,自成立以来便深耕于光电晶体材料领域,是全球领先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激光晶体及精密光学元件制造商。随后,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深入生产车间,近距离观摩了晶体的精密加工过程。在车间里,同学们见到了众多高精尖的生产设备,观摩了晶体切割、抛光、镀膜、检验等核心环节。
镇海楼是鼓楼区标志性文化建筑,以“闽都第一楼”之姿守望城市千年变迁,串联历史记忆与城市发展。实践队登临镇海楼,沿楼参观,在讲解员的讲述中,同学们触摸到了镇海楼承载的千年光阴,由此认识到镇海楼承载的城市精神传承价值,明白其作为文化地标,在凝聚城市认同感、传播闽都文化底蕴中作用,理解历史建筑对城市文化叙事、精神传承的赋能意义。
实践队的同学们在这一天观赏古朴的传统建筑,走访不同科技企业,了解到“数字福建”战略下新时代的科技发展进程,在牢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坚定了要科技强国的决心。
8月7日 第四天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
第四天,实践团来到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了解五一广场国旗护卫队的光辉历史和发展历程,并参观消防站引进的无人机巡航系统。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模型的介入,消防站能够在人流量相对较大的三坊七巷区域查找到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精准捕捉到可能出现的火情,从而提前做好准备,高效解决问题
基层治理作为鼓楼区数字赋能"鼓"韵实践的重要载体,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治理模式,为特色产业多元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和服务支撑。
实践团走进大凰山社区和中山社区进行实地参访活动,大凰山社区依托基层治理智慧平台,构建起覆盖全面、反应迅速、服务高效的社区治理体系。中山社区旨在建设与居民更加贴近的基层服务社区,在智慧大屏上,大家直观感受到数据赋能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实践队通过深入了解社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及便民服务阵地“幸福里”的建设成效,切身感受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温度与实效。
下午,实践队参观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踏入园区,映入眼帘的是锈迹斑驳的锚链与昂首待发的平远舰模型。
博物馆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述近代中国“师夷长技” 救亡图存,以及船政“启智兴教”“育才强邦”“制器救国” 的壮阔历程。从历史脉络到船政精神内涵,实践队系统了解中国船政跨越百年的辉煌历程,深入了解先辈们“向海图强”的壮阔篇章。
在林则徐纪念馆,实践队逐字研读林则徐与友人探讨抗英策略、教育子女的家书,剖析字里行间的家国担当。小讲解员向实践队讲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义,让实践队感受到这份百年不朽的民族精神,更加体会到“以史为鉴,不忘初心,走向未来”的时代意义。
8月8日 第五天
上午,实践队前往福建帝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参观,在智能制造与光伏制造领域,帝视科技成果亮眼:其光伏微片电池全流程检测产品,为超50家头部企业提供高精度测量及瑕疵检测方案。实践队实地感受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技术的多领域应用。
福信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斗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重大科技工程,正是数字时代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国之重器”。福信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北斗导航系统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长期深耕于北斗相关核心技术,进行平台及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是北斗系统走向千家万户的重要桥梁。
实践队来到福信富通,参观公司的核心技术展区,观摩了一系列高精尖成果。技术专家详细介绍了这些尖端技术在智慧城市、交通物流、紧急救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场景。在随后的座谈会中,同学们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积极提问,与技术团队展开了深度交流。
下午,实践队先后走进鼓楼区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与福建中飞航空科技公司,在产业实践的鲜活样本中解码发展密码。实践队成员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的国产算力平台前驻足,这套整合了芯片、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的国产化系统,已支撑起20余家本地企业的AI研发,其背后是加速中心搭建的“技术攻关——场景测试——市场对接”全周期服务体系。走进福建中飞航空科技公司,探界号无人机在复杂地形下的避障能力、穿越机F230的高速竞速性能,展现着航空科技的创新活力。参观人工智能及无人机、无人车项目,同学们被智能巡检、自动配送的高效场景深深吸引。从无人机高空作业到无人车精准穿梭,真切看到AI技术赋能现实的活力,这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智能科技改变生产生活的潜力,更认识到深耕技术创新、让智能成果普惠大众,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价值所在。
关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有哪些心得体会?
北京大学 刘亦航
以往我对AI的认知仅停留在文本生成与对话交互。本次福州社会实践中,近距离的参访与体验,让我见识到其广泛应用:例如我们摄影组借助AI编辑图片,效率大幅提升;AI在大数据领域深度渗透,小到社区优化服务,大到北斗系统处理信息,彰显跨场景价值;在体验环节,AI辅助的VR设备也为我带来沉浸感,尽显技术融合魅力。此行打破了我的认知边界,对我既是启示也是激励——工学发展需以AI为引擎,借AI之力让技术创新更贴近实际需求。
北京大学 罗嘉圻
华林寺,不大的一个小寺庙里,藏着之前只在通用技术课里见过的“榫卯结构”,古老的木块里蕴藏着古代工学人的巧思,精巧的结构让哪怕是木头这样的材料也能撑起古建筑的大厦,哪怕在科学技术成果斐然的今天,它们也闪耀着技术的光辉。现如今,不论是航天器的发动机里,还是北京大兴机场的中,榫卯结构都在大放异彩,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现代的工学人应该传承的,属于我们工学人的“传统文化”之一。
北京大学 王韵博
今天上午与机器视觉企业交流,其核心产品应用于工业质检。经理指出,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积累的特定领域数据集(如竹材、鸡蛋),而非算法本身。这些源于生产一线的小众数据持续优化检测精度,形成竞争壁垒。这使我认识到产品落地更依赖场景数据的有效利用,而非仅追求尖端算法。下午与中飞总经理交流,他强调政策是其低空经济业务的关键因素,需时刻关注。这让我意识到创业者成功需兼顾技术与政策等综合要素。
北京大学 王虹云
在福建鼓楼的思政实践中,我们深入基层治理末梢,实地考察生产线运转,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真切感受到科技创新赋能民生发展的实践智慧。作为北大工学人,实验室里的原理探索与课堂上的知识积累,始终锚定"为国铸重器、为民谋福祉"的价值坐标。研发真正契合民众需求、价格亲民、性能可靠的实用产品,既需以科学原理为根基,更须扎根实践土壤,把握时代脉搏,让技术创新真正转化为改善民生的强劲动力。
北京大学 何伟贤
这几天的实践让我对福州这座城市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游览了三坊七巷,也参观了沈葆桢故居、马尾船政博物馆、镇海楼等地,当同样的历史事迹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就仿佛是从好多维度反复与福州、与这些历史人物跨时空交流,对福州的人文历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此外,我们参观了许多高新科技企业,也拜访了智慧社区、消防救援站等地,不仅让我对科技前沿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让我真正了解了科技能够怎样应用于生活中,跨界赋能,使我更深刻地明白了我们以后科研的意义,要让所学真正为社会、为人民造福。这趟福州之旅将成为我人生中难以磨灭的一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