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区优秀民间信俗文化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作为2200多年历史文化名城的发祥地,鼓楼区积淀着底蕴厚重的闽都文化,形成了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间文学等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鼓楼文化的精神标识、文化名片。
鼓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共十大类96项,其中入选国家级1项,省级18项、市级21项、区级56项。鼓楼区共有8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1名、省级14名、市级19名、区级47名。民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璀璨瑰宝,其中不乏有优秀的非遗项目,民俗文化作为与人民
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鼓楼区作为
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拥有丰富的民间信俗文化资源。为传承和发展这些优秀文化,鼓楼区目前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 深入挖掘,夯实发展基础
(一)建立民俗资源数据库
对全区民间信俗文化资源建立数据库,摸清家底,为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鼓励学校、机构对鼓楼区民间信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目前,鼓楼区共有12项非遗民俗类项目,其中,田公元帅信俗与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对接,定期进入高校进行讲学授课,为鼓楼区民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保护传承,留住文化根脉
鼓励对优秀的民俗文化进行立项,将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信俗文化项目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争取社会的关注以及响应的政策支持。同时认定和扶持信俗文化传承人,在开展相关非遗活动的同时也鼓励其开展民间传承活动。鼓楼区每年进行非遗基地的申报,鼓励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建设民间信俗文化传承基地,开展传习、展示、体验等活动。目前鼓楼区有田公元帅信俗传承基地、三坊七巷天后宫信俗传承基地、福州斗堂文化传承基地,它们不仅作为相关民俗的活动地点,也承载着信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创新发展,激发文化活力
鼓楼区致力于将民间信俗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
色文化旅游线路和品牌活动,吸引游客体验。鼓楼区非遗项目—
—茶帮拜妈祖在每年正月定期举办相关活动,茶帮文化对世界影
响极其深远,在节假日期间举办相关活动,更能扩大社会影响力。同时,依托重大节假日,鼓楼区定期举办或协办相关非遗展示展
演活动,例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元宵节、拗九节活动等等,无一不体现了鼓楼区对非遗文化的重视。2025年的海峡两岸民俗文化活动上,鼓楼区推选了鼓楼区优秀非遗项目——西湖上巳节参与民俗展演,获得了一致好评。除此之外,西湖上巳节在每年“三月三”开展有大型非遗活动,覆盖人数达数万人,市民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到非遗民俗文化的魅力。
对于鼓楼区信俗文化下一步的发展,鼓楼区文体旅局、鼓楼区文化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
一、扩展宣传渠道,促进文化融合
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鼓楼区文化馆微信小程序已经全面上线,在小程序上群众可以浏览到各类的非遗相关信息,可以利用小程序进行优秀民间信俗文化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度。组织和鼓励民俗信俗非遗举办和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提升鼓楼区文化软实力。
二、完善组织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相关信俗文化发展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民间信俗文化发展,并给予信俗文化发展的支持和统筹协调,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总之, 发展鼓楼区优秀民间信俗文化需要政府、社会、民众共同努力,才能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鼓楼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此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