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县(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鼓楼区“一核多区 全域推进”专项行动,4月15日,由共同隶属于鼓一教育集团的福州市梅峰小学与福州市开智学校联合承办的鼓楼区普特融合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在梅峰小学拉开序幕。活动通过社团互动、晨会表演、课堂展示三大板块,全景展现“树正课程”体系下的融合教育生态,使“让每一片叶子都闪亮”的办学愿景照进现实。

校园里
各社团以“包容、共生”为底色
搭建起普特学生共融共长的舞台
陶笛社团带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森林舞曲》等曲目,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默契配合,传递着“艺术无界”的温暖。科技社团的阿尔法机器人与AI四足机器狗灵动起舞,编程挑战赛、无人机障碍赛等互动项目,让学生在协作中触摸科技脉搏,培养逻辑思维与团队意识。



美术学科展区成为创意的海洋。DIY徽章工坊里,特殊学生用缤纷颜料勾勒心中的世界,非遗剪纸与现代创作碰撞出新;毛球挂件与串珠小摊前,孩子们自由搭配色彩,用指尖编织独一无二的童年印记;沙画表演《精忠报国》在光影流转中展现动态之美。电子射击社团的专注与沉稳,让学生在精准挑战中收获自信。这些“枝课程”实践,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兴趣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支点。


在百川园劳动实践基地中,学生们手持小锄,在菜畦间协作除草,蹲下身观察叶片纹理,用彩笔在写生本上记录植物生长的细节。特殊学生在同伴的引导下,慢慢掌握除草技巧,亲手为幼苗浇水;普通学生则通过分享植物知识,学会耐心与责任,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哲理。

晨会表演
特色课程奏响共生乐章
晨会展示在两校学生合作节目
《鼓剑融光》中拉开序幕
开智学校的学生击打着有力的鼓点,梅峰小学的学生舞动着手中的长剑,传统鼓点与西式击剑相互碰撞,刚劲与优雅交织,奏响了普特融合的活力序曲。
三年级的孩子们为来宾们带来了《笛韵墨香》的精彩表演。200多名学子齐奏陶笛《可爱的家》,旋律悦耳动听,展现了学校推进“陶笛进课堂”的阶段成果。作为全员普及的“根课程”,陶笛早已成为校园文化的符号,笛声中融入的不仅是音符,更是“以乐润心”的教育温度。
书法社团同步演绎“榕韵书香”,梅峰小学学生挥毫写下“榕树峥嵘厚泽载物,少年芳华慧学立人”,开智学校学生工整书写“福”字,墨香与笛韵交融,绘就“各美其美”的育人图景。
运动绳操表演《绳艺华光》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在跃动中展现协作之美。

课堂展示
精准施策搭建成长阶梯
阅读分享课
经典思辨照亮特需生成长路
梅峰小学王琳老师的《西游记》阅读课聚焦“猪八戒”形象,通过“初品缺点—再品优点—三品成长”三环节,引导学生在情节分析中感悟“自我约束与团队协作”的意义。针对特需学生,课堂特别设计“分层任务单”“同伴辅助指导”等支持策略,让特需生在小组讨论中勇敢表达观点,在经典共读中感受文学滋养,获得成长启迪。
数学探究课
分层任务让抽象概念可视化
李红桃老师的《探索轴对称》以“低起点参与阶梯”为设计核心,通过“对称图形寻宝游戏”“折纸验证猜想”“生活案例分析”等环节,为特需生铺设具象化学习路径——从认识简单对称图形到动手创作,从基础操作到进阶应用,分层任务让抽象的数学概念“看得见、摸得着”。课堂中,普教生与特需生组成“对称小搭档”,在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数学之美与思维之趣。
沙画美术课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表达
林杜老师的《沙画猪八戒》将传统文学形象与沙画技法结合,通过“加法铺沙”“减法勾线”分层教学:普教生在创意沙画中自由演绎猪八戒的多元形象,特需生在分步练习中掌握基础沙画技法。课堂以游戏化的“沙粒魔法”激发创作热情,让美术成为跨越能力差异的情感表达桥梁,在指尖流沙中实现“以美育人”。
体育实践课
情景教学助力突破自我
姚超英老师的《仰卧推起成桥》以“森林探险”情景贯穿课堂,针对不同体能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助器材,帮助特需生克服肢体协调障碍。游戏化的“搭桥闯关”任务中,学生在保护与协作中完成动作挑战,既锻炼柔韧性与平衡感,更在团队互助中培养勇敢品质,让体育课成为“突破自我”的融合训练场。
陶笛音乐课
地域文化架起共融桥梁
罗戈老师的《宜兰童谣》以“陶陶的台湾音乐之旅”为情境,带领普特学生通过聆听火车鸣笛、模仿车站钟声、合奏台湾民谣等环节,在陶笛旋律中感受地域文化魅力。课堂特别设计“节奏拆分练习”“乐器角色分工”,让特需生在简单旋律吹奏中找到参与感,普教生在多声部合奏中提升协作能力,一曲《宜兰童谣》成为跨越差异、连接心灵的文化纽带。
注意力训练课游戏化闯关激活多感官统合
开智学校卓勇老师带来《猜猜我有多爱你》,以“分层递进、多感官统合”为理念,通过“听觉辨音”“视觉追踪”“触觉拼图”等游戏化闯关任务,结合代币奖励机制,为特殊学生量身定制注意力训练方案。课堂中,学生在趣味互动中提升注意力分配与筛选能力,结构化教学让抽象的“专注力”训练变得具象可感。
课后,沈建主任作精彩讲座《浸润·赋能·共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助推特殊生健全人格发展的融合育人实践》,从时代使命、理论框架、实践路径、家校合作、总结与展望五个部分展开阐述,为老师们对融合育人的认识带来新的思考。
福州教育研究院特殊教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许海英,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叶育新以及教研员谢招敏、卢声怡、张丽娟、蒋云等,对6节公开课进行精彩点评,老师们对融合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爱为帆,驶向教育的星辰大海。从社团的“个性绽放”到晨会的“美美与共”,再到课堂的“精准赋能”,此次区级教学开放日活动,是一场关于“融合教育”的深度解码。梅峰小学以“树正课程”体系为支撑,以“两学两习”课堂模式为载体,以“树正徽章”评价为助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低起点、小台阶、多助力”的成长路径中找到自己的节奏。正如校园里的百年榕树,根系深扎土壤,枝叶拥抱阳光,梅峰小学正用爱与智慧,书写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答卷,让每一片叶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下,闪耀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