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鼓楼教研风云起“优秀教研组”展风采——鼓楼区“优秀教研组”风采大赛第二阶段赛事侧记

时间:2025-03-19 09:32 来源:鼓楼区教育局
| | | |

“教学是研究的根基,研究是教学的引擎。”教研组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引擎,既是教师成长的孵化器,更是教学改革的策源地。近日,一场淬炼教研“真功夫”的“优秀教研组”风采大赛在鼓楼教育火热开启。经过第一阶段教研组材料审核的初评,3月13日至3月14日,该项赛事第二阶段比赛在鼓楼第一中心小学重燃战火。


第二阶段赛事以“教研组长汇报与答辩”为形式,教研组长们围绕本学科教学教研实际问题,进行精彩汇报。各教研组详细阐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模式与特色做法,着重分享教研组在创新探索方面的实践及成效。


鼓楼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艺芳,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陈勇等领导嘉宾与200多位教师观摩了本阶段的首场赛况。


文以载道  深挖学科教研内涵

各学科教研组长尽显教研智慧。语文教研组打破年级限制,重组教师团队,围绕教学重难点开展系统性研讨,形成了跨年级、跨学科的教研新生态;心理健康教研组通过“1+4”资源整合模式,联合家庭、社会、高校、医疗机构,构建多方协同的教研共同体,有效弥补了师资不足的困境;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则通过着眼故事教学与思政融合难题,采取多种措施,构建资源库、创新呈现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五育交响曲  跨界碰撞出新知

音乐教研组通过“沉浸式”教研、“互助式”体系和“分层式”评价,为音乐教学注入活力。信息教研组以“三时法”教研模式精准破局,从实时捕捉问题到分时实践落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英语教研组凭借“APCE模式”,从唤醒教师反思力到实现个性化创造,为英语教学注入新动力。美术教研组以“项目+”模式为驱动,融合跨学科、思政教育与文化传承,拓展教学边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教研组长的精彩展示,充分展现出各教研组的智慧与探索精神。

      

数理为刃  解码教研世界密钥

此场展示各教研组纷纷亮出“杀手锏”,以创新模式为笔,绘就教研组建设的精彩画卷。数学教研组凭借“三阶六步”教研范式,搭建起“1+3+N”协作网,通过团队集备、学情分析、观课诊断等举措,让教研活动从“走马观花”走向“精雕细琢”。科学教研组则借助“智能研修平台”,解锁“5C集团化智能精准教研模式”,让教师在跨校协作中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劳动教研组化身课程优化大师,以十大任务群为基石,融合学科知识,实施多元评价,精心雕琢劳动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教研组紧扣“国旗文化”,以“行·知·创”育人模式为轴,串联起六阶段课程策略,将育人目标落地生根。

    

真刀真枪 犀利问诊教研现场

每场汇报结束,进入专家提问。专家评委直击教研组展示中的薄弱环节:“新模式下,经验不足的教师如何跟上步伐”“是否给教师增加负担,教研保障机制何在”面对一连串提问,教研组长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冷静分析,巧妙解答,展现良好的的应变能力与专业素养。




评委们全情投入,观察入微,审慎评判,公正评分福建教育学院陈曦教授、卢健教授、福州教育研究院黄建忠副院长分别代表评委在三场活动中总结发言,他们肯定了鼓楼区的三点做法:一是教研敢于直面教学中的真问题、底层问题,并集中智慧解决,真正聚焦于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二是教研体现出专业化、学术性,有政策依据和实践数据支撑,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成为一流教育强区的关键;三是教研力求高效,以解决学科问题为导向,注重思维方式的优化。同时,评委们也指出,部分教研组存在关注点过于分散、缺乏结构性思维的问题,建议优化策略,以更好地发挥教研对教育质量提升的推动作用。




这场大赛,不仅是教研智慧的激烈交锋,更是教研生态系统的重构,构建起"问题导向-智慧共创-成果转化"的教研新生态。

据悉,大赛即将迎来最具实践价值的第三阶段“沉浸式教研现场展示”,晋级团队将通过真实课堂情境再现、教研过程立体化呈现等方式,为全区教师提供可复制、可迁移的教研范式。期待这场贯通“赛训研用”的教研创新实践,为提升教学质量,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