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赞!鼓楼筑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防线!

时间:2025-08-11 17:54 来源:家在鼓楼微信
| | | |

  近年来,随着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切实维护这一群体的劳动保障权益,福州市鼓楼区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健全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五个一”工作机制,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权益“保护伞”

  协同机制聚合力 政策护航明权益 

  为凝聚权益保障合力,鼓楼区积极健全“一体协同机制”,实现普法与执法“互促共治”

  一方面,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如针对新业态群体,大力推广应用“两指引、一指南”(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开展企业与劳动者培训会,深度输出劳动关系系统知识;进行“政策进企”深度调研,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举办劳动法线上直播活动,引导企业依法用工等。

  另一方面,定期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整治,实施企业用工“健康体检”;建立基础信息台账,实时掌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形态分布等情况,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推广标准化合同协议模板,督促企业与劳动者签订规范合同。这一系列举措有效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站式服务中心 纠纷化解更高效 

  为提升服务效能,鼓楼区全力打造“一个服务中心”,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温馨港湾”。成立福州市鼓楼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配备专业调解人员,对于劳动者的诉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到有诉必接、快速响应,建立纠纷调解台账,跟踪调解结果,确保纠纷得到彻底解决。同时,加强与司法、工会、法院等部门的对接,建立诉、裁、调、审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2025年以来,中心案件调解成功率达80%,大大缩短了纠纷化解周期,提高了劳动者的满意度。 

    

  调解队伍专业化 纠纷化解有妙招 

  为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效,鼓楼区着力打造“一支调解员队伍”,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导企业和职工自我管理、自我调解、自我服务。严格按照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推选标准,从辖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工作人员和街镇、产业园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从事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人员中选树培育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的劳动关系协调员,选优配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专职调解员队伍。定期开展政策法规、调解技巧、行业特性等专题培训,组织模拟调解、案例研讨等实战演练,不断提升调解员的专业素养与实务能力

  2021年以来,累计选树省级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11名、市级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16名,选树数量居全市第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

   

  知识竞赛促提升 权益保障入人心 

  为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良好氛围,鼓楼区举办了“一场技能竞赛”。鼓楼区首届劳动关系协调员技能大赛以“共建共享·和谐同行”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不同行业的众多选手参赛。大赛采用笔试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验选手的法律素养、协调智慧与实战能力。通过竞赛,不仅提升了劳动关系协调员的专业水平,也进一步普及了劳动法律法规知识,让劳动权益保障理念深入人心

   

  托管试点助规范 小微企业焕新机 

  针对中小微企业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问题,鼓楼区推进“一个托管试点”,统筹小微企业发展和劳动者权益保护。通过走访企业、摸底需求和最终筛选推荐,鼓楼区10家企业入选福州市首批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试点工作的服务对象。依托榕小微平台打造“小微企业身边的人社管家”,定期对参与托管的中小微企业的劳动监察投诉举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等情况及存在的用工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为小微企业免费提供政策宣讲、招聘对接、入职管理、合同签订、规章制度梳理、用工法律咨询等全流程、定制化服务,帮助企业规范用工管理,降低用工风险,为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下一步,鼓楼区将继续探索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新模式,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持续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造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