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法海寺

时间:2020-12-17 11:29 来源:鼓楼鳌峰坊古建筑
| | | |

    位于法海路南侧1号、于山北麓,旧名罗山。其地本唐孟司空宅。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建寺,初名兴福院。宋大中祥符间始名法海寺,政和七年(1117年)改称神霄宫,宣和元年(1119年)又改为女真观,至建炎元年(1127年)又复法海寺。明嘉靖初,为举人高叙废为宅,后归入侍卿蓝济卿庭院。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侍卿孙蓝圻复舍为寺,有罗山堂、拾香亭、金积园、万绿堂诸胜。清初寺废,乾隆间复、大修,同治、光绪间重修。民国18年(1929年),圆瑛法师以法海寺为雪峰寺廨院,常住此讲经。民国25年再修。新中国成立后,历为省、市佛教协会会址。“文化大革命”中作为工场及单位宿舍,除瓦墙石柱外,殿堂全部被毁。1986年,按清同治规制修复。寺坐南向北,占地面积5900平方米。入门依次由弥勒住处、大雄宝殿、法堂、大悲楼和西侧院等组成。一进弥勒住处、二进大雄宝殿均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祀弥勒佛、释迦牟尼佛;三进法堂。大悲楼是三间排、双层楼房。寺内殿堂均为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寺后山坡岩石上刻有楷书“罗山”二字,是福州“三山藏”之一。1992年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法海寺历史上曾设书院、诗社、志局,常为文人活动的地方。清初黄任在此结诗社、设志局;雍正七年(1729年)办“正音书院”。民国37年(1948年),忠心和尚创“法海中学”。至今寺内尚留明万历年间屠隆撰、欧阳序书和谢肇淛撰、徐火勃书的两方古石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