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破误区:成年人为什么必须重视疫苗?
很多人对成人疫苗存在认知偏差:“我身体好,不用打疫苗”“疫苗只是预防小病,没必要花这个钱”。但这些想法往往忽略了三个关键事实:
1.免疫保护会“过期”:儿童时期接种的疫苗,其保护效力会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如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成年后可能重新成为易感人群;
2.成年人感染风险更高:职场中的密集办公、差旅中的公共交通、家庭中的老人孩子,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桥梁”——比如每年冬春季节的流感,不仅会导致发热、乏力影响工作,还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3.基础疾病人群更需防护: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一旦感染流感、肺炎等病原体,住院率和死亡率会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而疫苗能大幅降低这类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成人疫苗每年可预防数百万例严重疾病和死亡,但全球成人疫苗接种率普遍偏低——我国成人流感疫苗接种率不足5%,肺炎疫苗接种率不足3%,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重视疫苗,本质上是为自己的健康“加一道保险”。
二、按需选择:成年人该重点接种哪些疫苗?
成人疫苗并非“一刀切”,需根据年龄、职业、健康状况、生活场景等因素“个性化选择”。以下是几类最值得成年人关注的疫苗:
1.“基础防护型”:人人可打,优先推荐
这类疫苗针对高发、高危害的病原体,适合绝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免疫力较弱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流感疫苗:每年必打,建议10-11月(流感季前)接种。流感病毒变异快,每年疫苗成分会根据流行毒株调整,能有效降低流感感染率和重症率——对于上班族,可减少请假影响工作;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能降低肺炎、呼吸衰竭等并发症风险。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建议50岁以上人群、慢性肺病/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吸烟人群接种,保护期约5年。肺炎球菌是导致成人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尤其是冬季,容易与流感“叠加”引发严重后果,疫苗可覆盖23种常见致病血清型,防护范围广。
带状疱疹疫苗:推荐50岁以上人群接种,尤其是有带状疱疹病史或慢性疼痛的人。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发病时会出现沿神经分布的剧烈疼痛皮疹,即使痊愈也可能留下长期神经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疫苗能将发病风险降低70%以上,且能减轻发病后的疼痛程度。
2.“场景关联型”:根据职业、生活需求选
这类疫苗的接种需求与特定场景强相关,需结合自身情况判断:
乙肝疫苗:优先推荐医护人员、餐饮从业者、经常接受血液透析者、有多个性伴侣者等高危人群。乙肝病毒通过血液、体液传播,一旦感染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接种前建议先查乙肝表面抗体,若抗体滴度不足(<10mIU/ml),需及时补种。
狂犬病疫苗:被猫、狗、蝙蝠等哺乳动物抓伤或咬伤后,必须24小时内接种(暴露后预防);兽医、宠物美容师、动物园工作人员等高危职业者,可提前接种(暴露前预防)。狂犬病病死率几乎100%,是目前最凶险的传染病之一,没有任何侥幸空间。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男性女性都建议接种,女性优先(预防宫颈癌),男性可预防肛门癌、阴茎癌及生殖器疣。目前国内有二价、四价、九价三种类型,推荐9-45岁人群接种,越早接种保护效果越好——二价疫苗可覆盖导致70%宫颈癌的HPV16/18型,性价比高;四价、九价覆盖范围更广,可根据年龄和经济条件选择。
3.“特殊人群型”:针对性防护,不能少
孕妇: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和破伤风-白喉-百日咳联合疫苗(Tdap)。孕期感染流感可能导致胎儿早产、低出生体重,Tdap可通过母体将抗体传给胎儿,预防新生儿百日咳(新生儿百日咳病死率极高)。
出国人群:根据目的地国家要求接种相应疫苗,如去非洲、东南亚需接种黄热病疫苗,去欧洲、美洲需确认麻疹、腮腺炎疫苗保护状态(部分国家对入境者有疫苗接种证明要求)。
三、实用指南:接种疫苗前,这些事项要注意
1.选正规机构:成人疫苗接种可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常用)、二级及以上医院预防保健科、疾控中心指定接种点,避免去无资质的私立机构(可能存在疫苗储存不当、来源不明等问题)。
2.主动告知健康状况:接种前需向医生说明自己的过敏史(如对鸡蛋过敏者需谨慎接种流感疫苗)、基础疾病(如急性发热期、严重免疫缺陷者需暂缓接种)、近期用药情况(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可能影响疫苗效果),避免盲目接种。
3.了解疫苗相关信息:接种前可询问医生疫苗的名称、保护期、常见副作用(如接种部位红肿、低热,一般1~2天可自行缓解),做到心中有数;接种后需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离开(避免极少数严重过敏反应无法及时处理)。
4.做好接种记录:建议将疫苗接种时间、类型、接种机构等信息记录在手机备忘录或纸质手册中,方便后续查询保护期、安排加强针(如乙肝疫苗需接种3剂,带状疱疹疫苗需接种2剂,需按规定时间完成)。
结语:疫苗是“性价比最高的健康投资”
成年人的健康,不仅关乎自己,更关乎家庭——减少一次流感感染,就能避免传染给家中老人孩子;接种一剂HPV疫苗,就能降低未来患宫颈癌的风险;及时补种乙肝疫苗,就能避免因职业暴露感染乙肝病毒。
疫苗的价值,不在于“能治什么病”,而在于“能防什么病”——它用极低的成本,规避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感染风险。与其等生病后花更多钱治疗,不如主动为自己的健康“提前买单”。从今天开始,对照自身情况,咨询医生选择适合的疫苗,让疫苗成为你健康防护的“有力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