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讲解服务时长突破1000个小时啦!”
2月22日上午,刚刚在沈葆桢故居完成讲解服务的林诗晴迫不及待地晒出了她的讲解服务记录。回想自三年级林诗晴加入福州中山小学“7686小导游队”,成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到如今六年级仍在坚持讲解,不到3年的时间里,1000个小时,就像是她的成长勋章,承载着她在讲解道路上的点点滴滴。
初心萌芽:从“小蚂蚁”到红领巾讲解员
红领巾讲解员的种子是从什么时候在林诗晴的心中种下的?这就要从2019年说起。还在读一年级的她,在学校毗邻的“能补天巷”牌匾揭幕仪式上,扮演了故事中的一只小蚂蚁,在目睹了学校红领巾讲解队的哥哥姐姐们自信讲述“秀才救蚁”的故事后,小诗晴深受触动。“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用自己的声音传递家乡的故事。”
林诗晴讲解过的场馆多达22个,在她讲解服务的场馆中,不仅有名人场馆林觉民冰心故居、严复故居、林则徐纪念馆等等,还涵盖了众多国保建筑,例如小黄楼、水榭戏台,二梅书屋,以及福州地标建筑镇海楼等等。为了讲好海峡两岸的故事,去年她还掌握学习了台湾会馆、沈葆桢故居等场馆。
十几万字的讲解词,林诗晴到底是怎样装进小脑袋的呢?“多听、多看、多记、多讲”就是她的学习之道。她反复聆听专业讲解员的表达,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老师拓展的故事,深入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攻克三坊七巷人物关系难题时,她坦言曾以游客视角多次聆听志愿者讲解,把人物关系和事件串联起来,最终理清脉络。
责任担当:青少年与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
一千个小时的讲解服务过程中,无数温暖瞬间令她难忘。
95岁的日语教授听完讲解后展示密密麻麻的笔记,让她深感“活到老学到老”的力量;为新加坡艺术教师讲解非遗唐卡漆画,对方表示要将福州文化带回新加坡课堂;为中央知名主持人讲解严复故居时,对方的分享及温柔优雅的形象让她从此有了成长的榜样……
让她最难忘的一次讲解经历,就是收到一份来自台湾小朋友们的特殊的礼物。“讲解结束后,他们站在牌坊下,用台湾少数民族语言为我和小伙伴喝彩,那一刻特别感动。”
“游客的鼓励让我感受到志愿讲解的价值,也坚定了继续讲解的决心。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闽都文化在更多人的心里扎根、发芽,让闽都文化一直传承下去。”林诗晴分享道。
鼓楼红领巾讲解员:用志愿力量,让古老故事焕发新生
林诗晴的故事,是无数鼓楼区红领巾讲解员与文化传承的生动缩影。自2016年起,鼓楼团区委致力培育一支优秀的鼓楼区红领巾讲解员队伍。精准把握周末、寒暑假、节假日等时间节点,积极引导红领巾讲解员们投身景区文化场馆的讲解实践。截至目前,鼓楼区已储备1000余名少先队员成为红领巾讲解员。
2025年春节期间,鼓楼区红领巾讲解员300人队伍在志愿讲解一线,仅8天时间,讲解时长超700小时,累积接待近5万人次游客,受到来自五湖四海游客的赞赏。
小红书上“momo”写道“听着小孩哥的讲解会觉得这个国家的未来很有希望”。
满怀对家乡的热爱,不论春夏秋冬,鼓楼红领巾讲解员从不缺席,用热情与专业,为千年闽都文化的传承作出微小但有力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