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我们的三坊七巷(55)

时间:2025-07-07 09:41 来源:家在鼓楼微信
| | | |

  

  博古图案  

  “博古图” 指的是由各种供品以及带有寓意的器物组合而成的吉祥图案,蕴含着博古通今、崇尚儒雅的深刻寓意,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王黼编撰的《宣和博古图》一书中。

   

  摄于林星章故居( 郞官巷 25 号) 

  福州马鞍墙大约始于宋代末期,兴盛于明清,而这个时期也恰是“博古图”盛行之际,所以在建筑中随处可见“博古图”的装饰。在马鞍墙的牌堵上,经常能见到香炉、瓶、如意、铜钱、卷轴、果品等物件。卷轴代表重教,铜钱代表财富,石榴、葡萄、南瓜等代表多子,香炉则表示人们的虔敬之心,瓶中插花与戟则代表平安吉祥……这些丰富多样的元素,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审美风尚,更传承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墀头古韵:博古之美 

  “博古”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张衡《西京赋》:“有凭虚公子者,心奓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左图摄于衣锦坊54号,右图摄于陈承裘故居(文儒坊45号) 

  “博古”即古代器物,如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后来,其含义被加以引申,凡鼎、尊、彝、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被用作装饰时,均称为“博古”。同时“博古”有“通晓古事古物”的引申义,成语“博古通今”就来源于此。 

   

  摄于光禄坊34号 

  博古在建筑中常常以精美的雕饰形式出现,为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出现在建筑面门处、宅邸内。那些雕刻细腻的博古图案,可能是古朴的花瓶、精致的香炉、典雅的书卷等,每一个元素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博古在建筑中的运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现代建筑设计的一种创新与启示。 

   

  摄于黄巷28号 

  在建筑的门面处,墀头上的博古雕饰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升了建筑的整体格调,使其更具庄重与高古之感。当人们走近这样的建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充满艺术魅力的博古图案,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历史与传统的载体,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充满诗意的殿堂,心中不禁涌起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 

   

  摄于光禄坊51号 

  坊巷间墀头的博古图案,可分为博古器物以及承托器物的博古架,器物之间也通常以组合的形式出现,有时钟鼎彝器也会和花卉蔬果相互配置。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物一器,都传达了古人内心对亘古宁静的追求和独特的生命体验。 

  这些博古图案遍布坊巷,通常被用在斜牌堵上,与各个宅邸直牌堵上的花鸟图、瑞兽图等相互映衬,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成为一个奇特的艺术现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