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福建省殡葬管理办法的规定有哪些?

时间:2023-11-29 16:27 来源:鼓楼区南街街道
| | | |

 福建省殡葬管理办法的规定有:
  第五条  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划为火葬区。暂不具备实行火葬条件的地区,可划为土葬改革区。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的划定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编制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火葬区内的人员死亡后应当全部实行火葬。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土葬改革区死亡的人员,自愿实行火葬的,应当予以支持和鼓励,他人不得干涉。
  第七条  火葬区内的遗体应当就地就近火化。因特殊原因确需将遗体运往非死亡地的,应当由非死亡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证明,经死亡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用殡葬专用车运送。
  第八条  死者有亲属的,亲属是丧事承办人;死亡没有亲属的,其生前单位或临终居住地的居(村)民委员会是丧事承办人。
  第九条  火葬区死亡的人员,丧事承办人应及时通知殡仪馆或殡仪服务站(中心),办理遗体火化手续;无名、无主的遗体由当地公安部门通知殡仪馆或殡仪服务站(中心)接运遗体。殡仪馆或殡仪服务站(中心)应当自接到通知后12小时内接运遗体。运至殡仪馆的遗体应当在7日内火化。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火化的,丧事承办人应报殡仪馆的主管部门批准。火化遗体必须凭公安机关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
  第十条  殡仪馆火化完遗体后,应及时向丧事承办人出具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监制的遗体火化证。
  第十一条  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火葬区内依照国家规定可以土葬的少数民族公民死亡后,应葬入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公墓或划定的区域。可以土葬的少数民族公民死亡,自愿实行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十二条  外国人、港、澳、台胞、华侨来间期间死亡的,可就地火化。但其亲属要求将遗体运出境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正常死亡人员的遗体及经公安司法部门鉴定后的非正常死亡人员的遗体,停放住所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高度腐烂的遗体和因烈性传染病死亡的遗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捐赠的遗体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非正常死亡人员遗体需存放在殡仪馆的,有关单位或个人应与殡仪馆协商办理。无主遗体火化后180日内仍无人认领骨灰的,可由殡仪馆深埋处理。
  第十五条  土葬改革区死亡人员的遗体可以实行土葬,其遗体应葬入公墓或县级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非公墓区内的坟墓禁止用水泥、石材等永久性建筑材料修建。
  第十六条  骨灰处理应当尽量少占地或者不占地,提倡播撒、深埋、植树葬等不保留骨灰的安置方式。需保留骨灰的,可凭遗体火化证存放或埋葬在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的骨灰堂(楼、塔)或公墓。丧事承办人向殡仪馆领取骨灰时,应提交骨灰安放(安葬)证等骨灰去向的有效证明。禁止将骨灰埋葬在非公墓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七条  禁止在下列区域建造坟墓:
  (一)耕地、林地;
  (二)铁路、公路、河流主干道两侧;
  (三)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经济开发区;
  (四)水库、河流堤坝附近的水源保护区。
  上述区域由县(市)人民政府具体划定。凡本条规定区域内现有的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予以保留外,均应限期迁移或深埋,不留坟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