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这种病来势汹汹,防控指南赶紧收藏!

时间:2021-07-07 10:40 来源:鼓楼疾控微信公众号
| | | |

7月份,
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
宝爸宝妈们需引起关注。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以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类型众多,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类型肠道病毒,出现多次发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口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楼梯扶手、把手、水龙头、游乐设施等而感染。


  因此,手足口病可以通过隐性感染的成人及高年龄段儿童将病毒直接或间接传播给低年龄段儿童,进而引起低年龄段儿童发病。
  如何早期识别手足口病?
  患儿患了手足口病,会出现发热(体温在38.5℃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
  检查口腔时,可发现咽部黏膜上有多发疱疹,手足等远端部位也出现丘疹或疱疹,一般有米粒或绿豆样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无明显瘙痒感。有的患儿肛门周围也会出现类似皮疹样的疹子。
  它和水痘不同。水痘皮疹以躯干为主。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出现在肢端,家长可以凭此判断。

 
  该病的发展阶段有哪些?
  潜伏期:宝宝被病毒感染后会经历2~10天的潜伏期,潜伏期无临床症状。
  发热期:起病急,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疱疹期: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的特点为:
  (1)口腔黏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咽后壁,舌边、唇齿侧,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周围有红晕,疼痛感较明显。
  (2)手和脚的皮疹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量浑浊液体。
  (3)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
  恢复期:一般情况下,患者病愈7~10天后疱疹愈合,不结痂,不留瘢痕。但因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有极少数患者(尤其是小于3岁)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手足口病的防治不能忽视。


  患儿得了手足口病,家长怎么办?
  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复查。  
  手足口病预防七要点:
  勤洗手
  勤通风
  喝开水
  吃熟食
  晒衣被
  常锻炼
  少出门
  来源:综合江苏疾控、福州疾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