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返回首页>>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要求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2018-08-30   来源: 《党建研究》    访问次数: {{ pvCount }}

莫怀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普遍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管党治党宽松软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一些地方和部门贯彻落实“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重要精神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重要精神要求,不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应有的“党建政绩观”理念树得还不够牢,管党治党意识还不够强,基层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在一些地方仍未得到根本扭转。

一是相对抓业务工作,责任压力不足“不愿抓”。在抓基层党建的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压实责任方面,不少地方基本上仍然与过去一样。比如,在干部考察中,基层党建工作绩效仍然没有硬性要求与量化指标,基本是粗略定性,简要描述;在对各级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中,基层党建工作分值权重仍然普遍很低,一般只占不到4%;在干部个人年度绩效目标奖等经济待遇上,仍然没有与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情况直接挂钩。许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动机上缺乏抓党建的思想自觉,在行动上对党建工作不用心、不真抓。

二是面对发展成就,现状认识不清“不大抓”。相当一部分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就面前盲目乐观,头脑不清醒,片面认为基层党建工作也是一片大好,没有认识到不少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没有意识到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仍然存在理想信念不牢、担当作为不够、作风形象不好等问题。有的甚至认为一般化抓一抓基层党建就可以了,导致压力层层衰减、落实层层打折。

三是对标高质量要求,专业素养不够“不会抓”。面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任务新挑战,许多基层党组织书记虽然主体意识较强,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党建业务不熟,对基层党建工作理不清思路、抓不住重点,不知道抓什么、怎么抓、抓成什么样,严重制约了基层党建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主要原因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落实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硬性规定和闭环管理的制度安排,具体表现为以下3点。

过程管控失之于软,致使“抓与不抓无所谓”。由于没有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实的硬约束机制,不少地方仍囿于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大多以文件、会议、批示等简单方式推行基层党建工作,到一线抓督查、下深水找问题的太少,特别是对发现的突出问题,一般只是通报而不问责,即使问责也不从严,上升到纪律处分的更是少之又少。由于责任压得不紧、压力传导不够,导致不少工作不了了之,不少问题反复要求、反复解决又反复出现。

质量评估方法简单,致使“实抓虚抓难评准”。目前,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估主要依托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年度目标考核。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定性定量的评判标准,述职就是念稿子,评议只能打印象分。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基本上是走形式,绝大部分单位都得“满分”。个别地方开展了年度基层党建工作实地考核,通常也是听听汇报、翻翻资料、查查记录,由此导致不少基层党组织把功夫花在编经验和备查的材料准备上。

结果运用刚性不够,致使“抓好抓差一个样”。在运用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结果时,不少地方还缺乏刚性约束且操作性强的相应配套制度安排,导致在干部选任、评先选优、年度考核时,党建工作抓得好的没有体现“优先”,抓得差的没有及时“放下”。正是由于未能从正向上鲜明导向形成充足动力,反向上强力震慑形成强大压力,造成党员干部抓党建的积极性主动性无法充分调动。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达州市委陆续出台了抓好党建的一系列配套文件,从机制、方法、动力等方面整体发力,探索推行党建绩效管理,构建起“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闭环管理体系,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由软变硬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绩效清单亮明“硬指标”。一是任务清单化。每年年初,分行业领域明确基层党建常规工作、重点工作和试点项目,制发清单,设定时限;每月初下达计划、月底通报情况,做到“抓些什么”“抓得如何”一目了然。二是职责具体化。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职能职责,分别设定12项党建履职考核指标和10项党员义务评价指标,让党组织负责人和无职党员都能对标行事。三是工作标准化。推行“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从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5个方面分行业领域设定党支部建设基本标准。

以绩效评估逼出“硬约束”。一是日常考核评估。层层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日常管理台账,实行日常业务和重点工作全程纪实、量化管理,对推进不力、效果不好的据实扣分,纳入年底党建综合考核评估。二是常态督查评估。建立每季度定期督查和根据需要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常态督导机制,从督查人员库中随机抽调人员开展暗访督查,实行随机问、现场看和随机查、延伸访相结合,让问题浮出水面,将症结同步摸清。同时,坚持通报问题点名道姓、整改情况定期回访、查处典型从严从实。仅今年以来,就有64名相关责任人受到纪律处分、组织处理和诫勉谈话,压力传导和形成震慑的效应充分彰显。三是年度考核评估。根据基层党建质效考评的制度安排,实行百分制量化考评,党建绩效综合评价等次按日常考核30%、年底考核50%、述职评议20%量化形成。

以绩效运用彰显“硬激励”。一是党建绩效与干部选任全程融合。干部选任全过程各环节均与党建工作考核紧密相联,坚持动议时研判、推荐时报告、考察时查核、讨论决定时介绍、任职前公示党建绩效,全面比选、全程把关、随时“放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名党员干部因党建绩效查核不过关被“放下”。二是党建绩效与政治荣誉密切关联。在各类评先选优、典型选树和“两代表一委员”推荐中,坚持党建绩效必查,对推荐对象履行党建责任(党员义务)情况实行所在单位初核、考察组查核、行业系统复核、组织部门审核,真正让党建抓得好的得荣誉、党建抓得差的被否决。全市因党建责任(党员义务)履行不到位、查核不过关而被取消评先选优的已有30名,取消“两代表一委员”推荐人选的有8名。三是党建绩效与经济待遇直接挂钩。将基层党建工作在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中的分值占比大幅提高,让党建绩效既对各单位年度绩效奖考核等次形成深度影响,又与干部个人年度绩效目标奖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同时,还将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绩效情况作为其入围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工程建设的重要评审内容,产生了以经济杠杆撬动党建工作的“四两拨千斤”效应。对因党建工作业绩突出、受到省委及以上表彰的13名村党支部书记,给予副主任科员薪酬待遇,初步形成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良好导向。

(作者为中共四川省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